首页

山东魅族女王视频

时间:2024-05-04 17:28:08 作者:首届青海拉面美食文化节:展示独特拉面文化 浏览量:34776

  中新网西宁5月3日电 题:首届青海拉面美食文化节:展示独特拉面文化

  作者 陈宗淇

  时值“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为“青海拉面未来可期”的首届青海拉面美食文化节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新千广场拉开帷幕。

图为观众在活动现场拍照。陈宗淇 摄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展示区展出拉面成品,可品尝手工拉面,亦有牦牛肉干、甜醅等青海特色美食,相关从业人员“各显神通”,吸引来往行人。

  “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的‘东方庞贝’——喇家遗址曾出土‘世界第一碗面’,尘封4000年,其形态依旧清晰可辨。”青海省工商联副主席、省拉面产业行业协会会长马丽萍在活动现场介绍说。

  青海拉面品牌众多,该省形成以“青海拉面”为统领,以“四千年喇家青海拉面”“高原姑娘”等上百个子品牌组成的拉面产业品牌体系。

  马丽萍介绍,“青海拉面不仅是青海的美食代表,更是青海民众的奋斗史。青海拉面见证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农民依托这一‘特技’,创业奋斗,甚至走出国门。”

图为拉面师傅在展示区内拉拉面。陈宗淇 摄

  青海拉面产业的故事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青海省化隆县的韩录等第一代拉面人靠一碗拉面,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拉开了青海拉面产业发展的序幕。

  1982年,世居化隆县巴燕镇庙尔沟村的韩录与妻子在厦门开了一间拉面馆,多年打拼后,青海拉面为人所熟知。再到后来,韩录带领着村里人走出大山。

  如今,以化隆县民众为主体的青海拉面产业已然成为青海省的名片。马丽萍说:“青海拉面产业的发展历程,有增收致富的经济篇章,同时也饱含感人且励志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青海民众的勤劳和智慧。”

  西宁市居民李季润对记者说,当地民众热衷手工拉面,面食文化成为当家主食,“因为工作忙碌,我很少在家里做饭吃,下班以后,随便钻进一家拉面馆,吃完面再喝碗汤,足以消除整天工作的疲惫感。”他说。

图为展示区展出的青海拉面延伸产品。陈宗淇 摄

  青海拉面如何探索出“三店合一”的道路?

  马丽萍解释道:“在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很多青海拉面店已形成拉面店+青海特产展示店+大美青海宣传店的合体,让各地游客能吃到拉面,更能在拉面店中感受大美青海,在真实又细微之处做到‘青货出青’。”

  目前,青海拉面在全国337个城市拥有店面3.26万家,从业人数近20万人,生产经营性收入达200亿元,行业利润、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均超过青海省平均水平。

  来自江苏的游客刘牟林品尝刚出锅的面时说,“青海拉面很有嚼劲,吃完这碗我还要再续。我已经和现场的一个师傅商量好了,等我感受完青海风景后带上一些产品回江苏。”(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青海启动2024年线上消费专场活动

4月25日电 据央行网站消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4月25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具体情况如下:

香港特首:新一份预算案回应期待也着眼长远

据电站管理者介绍,这样的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附近还有两个。去年以来,在准噶尔盆地腹地和边缘,油田电网难以覆盖的区域,已建成单井光伏电站的“零碳井场”有30多个,今年还有150个在筹建中。(完)

中国排协:聘任比利时籍教练维塔尔·海宁为中国男排主教练

国际活动方面,“译作者的任务”海外翻译家与中国作家对谈、“全球首发”国际文学对谈等多场高规格国际活动聚拢海外作家、翻译家、学者跨山越海相聚“十月”,探讨世界文学的更多可能;“文学之桥连五洲”活动中,众多华侨华人青少年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用文章与画作书写中国故事、北京故事;全球第14处“十月作家居住地”落户吉隆坡,以文学为载体携手推进中马作家创作互访、版权贸易和文化交流传播,为赋能北京文学、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贡献出版力量。

(两会声音)潘碧灵:建议将韶山建成全国红色研学实践基地

“1905”也打通了沈阳工业活化的“任督二脉”。中国工业博物馆、奉天工场、红梅文创园等,将见证过新中国工业辉煌的老旧厂区,经过保护利用,改造成延续城市成长记忆的载体。文化的“种子”在沈阳生根发芽。

玉麦、吉隆、扎西岗……守护万里山河一寸土,建起万家稳稳的幸福

在棋盘井镇一家银行上班的贺俊峰感叹说,早年间,因工作需要夏天穿白衬衣,“没半天领口上都是黑色,必须一天一洗。”“现在好了,穿皮鞋一天也只打一次油,不用像过去一天好几回打油,好几回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